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乡村规划设计课程成果展示与研讨,设计实践导师,上海阿兰里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光强先生专访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乡村规划设计课程成果展示与研讨,设计实践导师,上海阿兰里集团董事长郑光强先生专访 一、前言 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必须…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乡村规划设计课程成果展示与研讨,设计实践导师,上海阿兰里集团董事长郑光强先生专访

一、前言

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必须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2017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2022年10月16日,习 近 平 总 书 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指明方向,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等。党的二十大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出了新的部署,吹响了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奋进号角,为做好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提供了基础遵循。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时代的中国正在描绘更加美好的时代画卷。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风景园林系师生长期致力于上海、江苏、安徽、成都等地区的土地整治与乡村振兴建设。通过校地企合作协同育人,产教融合,为“美丽乡村”建设和精准扶贫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在设计学院风景园林系教工党支部、学生党支部、上海阿兰里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等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共同努力下,将专业课程与设计实践活动相结合,引导学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战略,增强服务乡村振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乡村设计人才培养助力上海乡村振兴示范基地建设

“风景园林设计4:乡村规划设计”是设计学院风景园林专业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研究内容立足中国本土乡村景观规划设计,重点训练学生对“美丽乡村”建设复杂和综合问题的解决能力、创新思维和分析研究能力。以风景园林设计能力培养为根本,进一步夯实设计基础;以研究和创新为突破点,提升学生设计能力和设计视野;以乡村实际项目和使用者需求出发,寻求综合性途径解决场地面临的问题。该课程在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设计实践导师,上海阿兰里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光强先生指导下,以其10年乡建经验带领学生了解“乡村除了物质空间的美,还要做很多很重要的事情需要去做。”

11e09a2725c23473f29534de5f0f928c

成果汇报与研讨现场合影

本次乡村设计与运营实践的研究对象选址为上海市青浦区金泽镇双祥村,该场地是上海乡村振兴实验基地。本次设计与研讨的主题为“面向2025空间艺术季的猜想”,鼓励学生们针对双祥村的场地情况,立足风景园林专业基础,运用跨学科的观察视角,从生态、社会、文化、美学、经济等多方面,结合AIGC虚拟现实等前沿性的科学技术手段,提出在地性和前瞻性的解决方案。并且在阿兰里运营团队的支持下,整个实践围绕运营前置核心的前提下设计成果充满了AI创新的同时,也融入长期主义的观点。

师生党支部共同组织了本次双祥村乡村振兴实验基地的设计指导、成果汇报研讨与成果展览活动,将“乡村规划设计”理论课“第一课堂”与设计实践基地“第二课堂”紧密融合,促进学生学思用贯通,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本次实践同时邀请了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设计实践导师,上海阿兰里集团董事长郑光强先生分享成果研讨总结。

e4b52e4c551ccfcb9a258c842110402d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设计实践导师,上海阿兰里集团董事长郑光强先生分享总结实践成果

三、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设计实践导师,上海阿兰里集团董事长郑光强先生分享总结实践成果

郑光强先生在研讨会上指出,在ChatGPT、Midjourney等AI产品的引领下,全球正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技术革新浪潮。2025年空间艺术季的成功关键在于前沿科技的应用和创新思维的结合。

前沿技术的变革性作用

郑光强先生指出,AIGC和虚拟现实技术将彻底改变传统空间艺术的创作和展示方式。这些前沿技术不仅提高了艺术创作的效率和多样性,还为艺术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创作工具。例如,通过AIGC,艺术家可以快速生成大量设计草图,筛选出最具潜力的方案,进行进一步的创作和优化。同时,虚拟现实技术则为观众提供了沉浸式体验,让他们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艺术作品的魅力。

观众体验的提升

郑光强先生强调,观众体验是2025年空间艺术季成功的关键。通过VR技术,观众可以在虚拟展厅中自由漫步,探索每一件艺术品的细节,甚至可以参与到互动装置中,亲身体验艺术创作的过程。此外,AIGC技术可以根据观众的偏好和反馈,实时调整展览内容和展示方式,提供个性化的观展体验。这样不仅增加了观众的参与感和互动性,也提升了艺术展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跨界融合的创新思维

郑光强先生还指出,未来的空间艺术不仅仅是艺术和科技的结合,更是多领域的跨界融合。例如,建筑、设计、科技和人文等领域的专家可以共同参与艺术季的策划和实施,打破学科界限,激发更多创意火花。通过跨界合作,可以创造出更加丰富和多元的艺术形式,推动空间艺术的发展和创新。

可持续发展的运营策略

在运营层面,郑光强先生提出,数字化管理和数据驱动决策是未来艺术季成功的重要保障。通过数字化手段,可以对艺术季进行全流程管理,从策划、创作、展示到反馈,提升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了解观众的行为和偏好,优化展览设计和运营策略,提升观众满意度和艺术季的整体效果。此外,郑光强先生还强调了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建议在艺术季的策划和实施中,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实现艺术和自然的和谐共生。

四、学生实践感想

“通过此次乡村设计展示与研讨活动,我深刻体会到现代乡村不仅是一个生活空间,更是一个融合了自然、文化和科技的生态系统。乡村中,传统手工艺和现代艺术相互交融,既保留了乡村独特的文化遗产,又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这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乡村不仅保留了历史的记忆,也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在社区互动方面,公共艺术空间和互动区域的设计促进了居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这种设计不仅为居民提供了互动的平台,也丰富了他们的文化生活,提升了生活的质量。

现代乡村设计应注重自然、文化、科技的融合,为乡村居民创造一个充满活力和希望的生活环境。这次设计评图和评图的经历,让我深刻理解了现代乡村设计的多层次意义,也为我今后的设计实践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为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风景园林系学生:李蔚然

“在设计双祥村×奇异小镇的IP形象‘无双’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乡村设计与运营管理工作是挑战与机遇的并存。面对丰富的内容和新技术应用,我时常感受到压力,但这也激发了我对设计的热情和创造力。通过深入研究双祥村的文化特色和历史传承,我力求使IP形象与之相契合,同时注重创意与独特性,使其在众多IP形象中脱颖而出。设计过程中,我不断尝试各种可能性,反复修改和完善,以符合预期效果。这次实践不仅提升了我的设计能力,还增强了我的团队协作能力,并加深了我对乡村文化的理解。我深刻认识到,设计不仅是技术的运用,更是对文化和情感的表达。这次经历让我更加热爱设计,也为我未来的乡村设计之路注入了新的动力。”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风景园林系学生:热依娜·艾山江

“在《杀死樊丰》的设计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乡村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深邃。它不仅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冒险,更是一场心灵深处的触动。通过与古代角色的互动,我仿佛听到了远方的哭声——那是被历史尘封的声音,是被时光遗忘的故事。游戏中的每一个选择都让我感受到责任的重量,每一次决策都让我思考个人行为对整体命运的影响。BCI技术和MR的运用,让我的情绪和思维成为推动故事发展的力量。我不仅在体验一个故事,更是在创造属于自己的历史篇章。

这次乡村设计文化传承不仅仅是对乡村过去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启迪。在游戏中,我与角色的情感共鸣,对社会责任的思考,以及对深层情感的探索,都是对传统价值的现代诠释。这不仅是一次乡村设计的体验,更是一次对自我、对历史、对文化的深刻反思。”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风景园林系学生:田梦源

“参加乡村设计课程、展览与研讨后,我收获颇丰。首先,我对设计的理解更加深刻。通过这次设计实践,我理解到设计不仅仅是关于美感,更是功能与用户体验的结合。设计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为使用者提供便利和愉悦的体验。其次,这次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过程让我学会了系统性思考。老师强调了设计思维的重要性,从调研、概念构思到最终的实施,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心规划。这让我意识到,一个好的设计作品离不开前期的充分调研和准确的需求分析。老师的反馈和指导让我受益匪浅。每次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老师都会给予详细的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这些反馈让我在不断改进中提升了自己的设计能力。

这次乡村设计实验与研讨活动不仅让我学到了专业知识,还培养了我的综合素质。从中我体会到设计的魅力和挑战!”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风景园林系学生:侯世杰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16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